您好!欢迎光临浙江固泰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网站!
 ※ 返回首页 ※ 联系我们  ※ 在线留言
固泰-综合型检验检测机构
科学、公正、准确、及时
客户咨询服务热线:
17308397619
服务项目

房屋安全检测报告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01-14     浏览次数 :1868 次


 检测项目:检查房屋结构损坏状况,分析判断房屋安危的过程。
  适用范围:已发现危险迹象的的房屋。

海地发生的大地震,造成了生命财产的惨重损失,也暴露出建筑质量方面的问题。前往考察震灾的外国建筑专家发现,当地普遍存在使用劣质建筑材料的现象,有的螺纹钢筋甚至可以用手轻易折弯。“豆腐渣”建筑大量倒塌是导致悲剧的主要原因。
  建筑能否抗震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设计、材料、施工等,抗震科技在这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

  人类初是穴居,后来才在地面上建造房子,居有定所。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但早期主要是砖石建筑和土木建筑。由于当时人们缺乏对地震的科学认识,建筑也就没有完整的抗震设计,发生地震往往会垮塌严重,比如1755年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约85%的建筑物被毁,死亡数万人。大约150年前,人们开始使用混凝土建造房屋,而混凝土建筑在地震中也曾大量倒塌。不断重演的震灾悲剧促进了抗震科技的开发,其中一些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种是传统的抗震技术。在长期与地震作斗争的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地震是由于地面的加速度振动导致建筑产生强迫振动,由此而产生惯性力作用导致建筑垮塌。根据经典的牛顿力学理论,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学方程是建筑自身惯性力、阻尼力和弹性力与地震惯性力的平衡。为了对抗这种往复的地震作用力,首先要求构件有良好的承载力,其次是建筑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各个受力的构件必须连接牢固,在地震作用时才不会散架。如今在北京可以看到一些老房子,墙面上有突出的梁和柱,就是在唐山大地震后为了加强这些房子的整体性而进行的抗震加固改造。
  第二种是隔震技术,这个办法可以说古已有之,近年来又有了新发展。中国古代一些木结构,如西安小雁塔,将基础设计成可以滑动,从而起到隔离地震的作用。近代则采用橡胶垫支承在建筑的底部,地震来时,建筑也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减小了地震力。隔震技术多用在中低层建筑中,可以大大延长建筑的自振周期,对减小地震力很有好处。至于高层建筑中,使用橡胶垫对延长其周期从而减小地震力的作用不如在中低层建筑中那么显著。
  第三种是减震技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较多。原理上,它是采用阻尼比较大的材料,如油、金属等,制成减震阻尼器,附加到建筑上。而阻尼能够将地震的动能转化为热能,消耗地震的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的影响。

  隔震和减震装置也可以同时使用,例如隔震橡胶垫内放置高阻尼的铅芯,在橡胶垫发生水平方向变形时铅芯可以起到耗能减震的作用。2008年6月开工的日本仙台一番町住宅,有29层,高100米,建筑底部设橡胶垫23个和滑动支座5个,产生隔震作用;附加的油阻尼器10个,产生减震作用。
甘南专业房屋安全检测鉴定费用
房屋裂缝问题已经成为常见的房屋质量问题,对混凝土结构而言,裂缝的存在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大量科研和实践都证明了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是不可避免的,裂缝出现时荷载常为极限荷载的15%-25%。在正常使用荷载作用下,钢筋混凝上结构一般是带裂缝工作的,一般肉眼可见的裂缝范围为0.02- 0.05mm,裂缝宽度小于0.05mm 的属无害裂缝,对防水、防腐蚀与承重的影响均可忽略不计。我国现行规范对一般正常使用条件下混凝土结构构件大裂缝宽度的控制标准为0.3mm。因此就经济及科学观点,一定程度的裂缝是可以接受的。
  但有的裂缝会造成结构承载能力降低,结构的可靠度下降;有的虽对承载力无多大影响,但会出现诸如混凝上保护层脱落、钢筋锈蚀加速和混凝土碳化,降低结构的耐久性或发生渗漏,影响使用。当裂缝宽度达到一定的数值时,还可能危及结构的安全。因此,如何对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进行评价、鉴定、修复,对结构的使用和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裂缝形成的原因一般分成两类:结构性裂缝和非结构性裂缝。
  【结构性裂缝】由于直接施加的各种静力和动力荷载所引起的裂缝。由于结构承载力不足应力达到限值引起的,是结构开始破坏的特征。这种裂缝是比较危险的,如果不对这类裂缝进行处理将对结构的安全带来隐患。
  【非结构性裂缝】由于温度变化、收缩、不均匀沉降等间接作用, 结构的变形受到约束而引起的裂缝。这种裂缝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不大,可根据结构耐久性、抗渗、抗震、使用等方面要求采取修补措施。
  在实际工程结构中,由于荷载所引起的裂缝只占总数的20%左右,而由于间接作用所产生的裂缝,大约占裂缝总数的80%。裂缝成因复杂,对结构的影响差异也较大。只有在弄清结构受力状态和裂缝对结构影响的基础上,才能确定相应的修复措施。
  —— 裂缝修复措施 ——
  裂缝处理的原则:
  1)首先应能保证裂缝处理后结构原有的承载能力、整体性以及防水、抗渗性能;
  2)其次要考虑温度、收缩应力较长时间的影响,以免处理后再出现新的裂缝;
  3)再次应防止进一步的人为损伤结构和构件,尽量避免大动大补,并尽可能保持原结构的外观。
  裂缝的类型不同,修复处理的方法也不相同,裂缝一般的处理方法有如下几种:
  01 表面修补
  通过密封裂缝表面以提高其防水性及耐久性。适用于对结构承载力无影响的浆材难以灌入的细而浅的裂缝,深度未达到钢筋表面的微细裂缝(一般宽度小于0.2mm)。修补用的材料必须具有密封性、抗渗性和耐老化性,与混凝土的变形要相适应, 大面积处理时应注意防止空鼓、起皮。
  表面修补法主要有表面涂抹环氧树脂、聚氨酯、聚合物砂浆等,表面粘贴常采用玻璃丝布、碳纤维布、土工膜。修补处理前应将裂缝附近的灰尘浮渣清除干净,采用表层粘贴封闭时应对结构面进行打磨处理。

  02 内部修复
  采用压浆泵将粘合剂及密封剂浆液灌入裂缝深部,由于胶结料在裂缝内部凝结、硬化而起到补缝作用,从而达到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性的目的。灌浆材料一般要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且具有一定的粘结强度。
  常用的灌浆材料有水泥和化学材料,可按裂缝的性质、宽度、施工条件等具体情况选用。一般对宽度大于0.5mm 的裂缝,可采用水泥灌浆;对宽度小于0.5mm 的裂缝,宜采用化学灌浆,化学灌浆材料主要为环氧树脂和聚氨酯等。
  压力灌浆分为低压注入和高压注入两种方式,应根据修复的结构类型和裂缝种类选择适合的注入方式。低压注入适合宽度较细,深度较浅的建筑物裂缝;高压注入适合宽度较宽,深度很深的建筑物裂缝。
  目前国内较为成熟的“YJ - 自动压力灌浆技术”,是一项包括材料、机具、施工的综合技术,利用低压原理,依靠内部弹簧压力和毛细管作用将树脂注入微细裂缝。
  03 加固补强
  结构加固补强是为了防止裂缝再出现和扩展,保证结构安全。结构补强的方法很多,主要有加大截面法、外包角钢法、粘钢法、粘贴碳纤维法以及预应力加固法等。加固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检测分析结果、结构功能降低及加固原因,结合结构特点、当地具体条件、新的功能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后确定。与修补处理不同,由于加固处理目的在于恢复因裂缝降低的混凝土构件的承载力,涉及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改变,因此必须在确认安全的基础上计算承载力,提出合理的详细的方案。
[返回]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房检测


 相关指引